2021年1月18日,宁国市中医院根据《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监测报告》并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提出意见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主要建设内容
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选址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城南路北侧,规划建成以中医为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医技综合楼、门诊楼、急诊楼、住院部等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项目地上建筑面积391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550平方米,住院床位数量300张,门(急)诊量12万人次/年,住院量0.9万人次/年。项目系迁扩建性质。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于 2013 年 11 月 25 日经宁国市发张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审批[2013]194 号文件备案。
2014 年 10 月 25 日建设单位委托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年7月27日经宁国市环保局宁环审批[2015]38号文批复。项目于2016年7月初开始建设,2020年7月初阶段性建成。2020年7月23日完成排污许可登记。
(三)投资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21000万元,实际总投资20600万元,实际环保投资300万元,所占比例为1.45%。
(四)验收范围
阶段性验收。本次验收范围为宁国市中医院已建成门诊楼、医技楼及住院楼,设住院床位300张,年门(急)诊量12万人次,年住院量0.9万人次。验收监测期间,营运负荷不低于75%。
二、项目变动情况
与环评申报阶段对照,变动情况如下:
因本项目阶段性建成,部分主要仪器设备有所增减。
锅炉由环评中燃烧天然气改为电加热,不产生废气。
新建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工艺由环评中“采用混凝沉淀+消毒工艺,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改为“采用二级处理+深化处理+消毒工艺,消毒剂采用单过硫酸氢钾”,不产生氯的排放。
其它建设内容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未出现重大变动。
三、验收监测结果及现场检查情况
宁国市浚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编制的《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监测报告》监测结果和现场检查情况表明:
废气。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氨、硫化氢及食堂油烟。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氨及硫化氢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一根 15 米高排气筒排放。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经监测,废气外排分别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GB14554-93)表 2 中的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型规模标准限值的要求。无组织废气排放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中的标准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 2 中二级新改扩建项目标准的要求。
废水。院区已实行雨污分流,项目外排废水主要为非病区生活污水、食堂用水、特殊废水、病房用水、门诊用水、中药熬制用水。污水排入院内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废水排放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 2 中综合医疗机构排放标准的要求。
噪声。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冷却塔、各类水泵和风机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项目采取隔声、减振、降噪和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经监测,噪声外排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含:生活垃圾、中药熬渣、污泥、医疗废物、废活性炭。其中污泥、医疗废物、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理处置,贮存于医院的西北角危废库内,污泥现阶段生产过程中未发生实际产生量;生活垃圾、中药熬渣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危废贮存场所已按要求采取防渗措施。
总量控制指标。CODcr排放总量0.756 t/a,NH3-N排放总量 0.177 t/a。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四、验收结论
宁国市中医院迁扩建项目环保审查、审批手续齐全。项目建设过程中已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要求,具备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条件,验收组认为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阶段性验收合格。
五、后续要求
1.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精细化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及制度;定期对雨污管网进行环境清理,持续改善环境。
2.超出本次验收范围且在环评文件有效期内的建设内容建设时,将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环保验收程序。